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 其二 喜迁莺

香肩斜亸。认颊潮红晕双涡。瞧,科是生成琼装玉裹。

只一霎沈醉东风面已酡。怎禅榻光阴,刹那厮赶上散花天女,常伴病维摩。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醉酒后的娇媚姿态,充满生动的生活情趣和佛理禅意。

上片用"香肩斜亸"开篇,直接勾勒出女子微醺时慵懒倚靠的姿态。"颊潮红晕双涡"细腻地刻画出她脸上泛起的红晕和酒窝,就像精心装扮的玉人。但"只一霎"三字点明这醉态转瞬即逝,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下片笔锋一转,引入禅意。"禅榻光阴"与前面的醉态形成对比,将世俗欢愉与佛门清修并置。"散花天女"和"病维摩"的典故,把醉酒女子比作天女,把观者比作维摩诘居士,既赞美了女子的超凡脱俗,又暗含"色即是空"的禅理。

全词妙在将日常生活场景与佛教哲理自然融合,通过"刹那"这个佛教术语,点出红尘欢愉如露如电的本质。语言生动形象,红晕、醉态都跃然纸上,而深层又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悟,让人在欣赏美人图时也能思考人生真谛。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