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隐

万冗作由心,心远喧竟寂。
孰云事真隐,而必离廛邑。
惟兹方寸中,浑然有太极。
众人固蚩蚩,悟之在达识。
卓彼高世士,抱道慕閒逸。
旧宅城南隅,处甚岩岫僻。
旷哉烟霞想,变化随所即。
砺齿何不坚,循璧亦有石。
洗耳何不清,负郭亦有泽。
寤言宇宙间,焉往不自适。
溯观巢许流,千载犹一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城南小隐》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闹市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找到属于自己的隐逸生活。诗人认为真正的隐居不一定要躲进深山老林,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在城市里也能享受闲适自在。

诗的开头说,世间纷扰其实源于内心,只要心境远离喧嚣,自然就能安静下来。真正的隐居不在于住得多偏远,而在于内心是否通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天地,藏着宇宙的真理("太极"指万物本源)。普通人可能浑浑噩噩,但明白人就能悟出这个道理。

诗人赞美那些超凡脱俗的高人,他们追求大道,向往闲适。比如住在城南旧宅的那位,虽然靠近城市,却像住在深山一样清幽。他的思想像云霞般自由,能随遇而安。诗中用生动的比喻说:想磨牙何必非要找坚硬的山石?家门口的石头也行;想洗耳朵何必非要找遥远的清泉?城边的水塘也能用。这说明隐居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境,不在于环境。

最后诗人感慨:纵观天地之间,只要心态对了,到哪里都能过得舒服。他提到古代著名的隐士巢父和许由,说他们的精神千年后依然鲜活。整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隐逸是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地理的逃避。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繁忙中守护内心的宁静,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南小隐"。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