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

万叠青峦压巨昆,四垂空阔水天分。
夜光寒带三江月,春色阴连百里云。
桂子鹤惊空半落,天香僧出定中闻。
不将此境凭张益,三百年来属老文(以上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五)。

现代解析

这首《昆山》描绘了昆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悠远的文化气息,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带领读者沉浸其中。

前两句勾勒出昆山的整体风貌:层层叠叠的青山像要压住巨大的昆山,四周空旷开阔,水天相接,分不清界限。这里用"压"字表现出山势的雄伟,而"水天分"又给人一种辽阔无边的感觉。

中间四句转入细节描写:夜晚的月光带着寒意笼罩三江,春天的阴云连绵百里,与山色融为一体。桂花飘落惊动了鹤群,寺庙里飘出的香气让打坐的僧人都闻到了。这些画面既有视觉的壮美(月光、春云),又有声音的想象(鹤惊),还有嗅觉的体验(天香),全方位地激活了读者的感官。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历史感慨:这样美好的景致,三百年来不再被张益那样的画家描绘,而是属于老文(可能指文同,宋代画家)的风格了。这里透露出对时光流逝、艺术传承的淡淡感伤。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全景展现昆山的壮阔,然后推近到月光、春云、桂花、寺庙等细节,最后拉远到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诗人用"压""连""惊"等动词让静态的山水活了起来,又用"寒带""阴连"等词语营造出清冷幽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昆山既雄伟又灵秀的独特气质。

范周

宋苏州吴县人,字无外。范仲淹从孙。负才不羁,工诗词,安贫自乐。方腊起事,周率学舍诸生冠带夜巡,以大灯笼题诗其上。方腊将见诗,即为罢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