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都市人偶然来到湖边,被自然美景触动,短暂逃离尘世纷扰的体验。
前两句"扰扰忽半月,征衣杂市尘"写的是诗人在喧嚣城市中忙碌了半个月,衣服都沾满了市井的尘土。这里用"扰扰"形容城市的嘈杂,"征衣"暗示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
中间四句突然转到湖边场景:"颇疑湖上客,不是城中人"——看着湖上的游人,诗人恍惚觉得他们和自己这个城里人完全不同。"岸柳垂拂桨,山云泫湿巾"是诗中最美的画面:岸边垂柳轻拂船桨,山间云雾打湿了头巾。这两句用细腻的触觉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湖上的湿润与清凉。
最后两句"明朝在何处,相怪堕凡身"道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明天又要回到哪里去呢?想到要重返尘世,连自己都觉得可惜。这里的"堕凡身"用得很妙,把回归城市比作从仙境坠落凡间。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城市与湖景的强烈对比,展现现代人渴望逃离却又不得不回归的普遍心境 2. 用"拂桨""湿巾"等具体可感的细节,让自然之美变得触手可及 3. "堕凡身"的比喻既生动又带着几分自嘲,准确传达了那种依依不舍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种对自然短暂的沉醉与对都市生活的倦怠,其实正是很多现代人都能共鸣的感受。诗人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把这种微妙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