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洪水治理后百姓生活的变化,以及作者对江南鱼米之乡的向往。
前两句说大禹治水后,淮河、泗水流域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洪水淹成鱼了。"为鱼"是古代形容洪水淹没的常用说法,这里用得很生动。治水成功后,百姓摆脱了水患的恐惧。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洪水退了,但鱼儿干死在岸边时,应该会羡慕江南的鱼吧?这里用"鱼枯"暗指洪水退去后的荒芜景象,而"江南岸"代表富庶的鱼米之乡。作者通过鱼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江南丰饶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妙的是用鱼的角度看问题:洪水里的鱼羡慕岸上人,干死的鱼又羡慕江南水里的鱼。这种巧妙的对比,既写出了治水的功绩,又透露出对更好生活的期盼。语言朴实但构思新颖,通过小鱼的命运反映出大时代变迁。
王遂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枢密副使王韶之玄孙,后为镇江府金坛人,宋代名臣。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绍定三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后任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