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月夜下的孤独感悟,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写景与心情的交融:眼前景物与内心感受相互呼应,诗人不自觉捻着胡须发出悲凉的叹息。这里用"捻胡须"这个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陷入沉思的状态。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创作感悟:突然领悟到一句能统领全诗的关键词("总持"),眼前万千景象就都听凭调遣了。诗人说自己的创作过程很辛苦,但能欣赏这秋月美景也是值得的。这里把写诗的艰辛与赏月的愉悦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转向对世情的感慨:在这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和自己有同样的感受。句中缺字处可能是"夜"字,更突出了夜晚的寂寥。诗人用问句收尾,让读者不禁思考:在这团圆之夜,其实很多人都和自己一样孤独。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热闹中的孤独感"——中秋本是团圆佳节,诗人却独自对月沉吟,既享受创作与赏月的乐趣,又感叹知音难觅。这种复杂心境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罗与之
罗与之,字与甫,螺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本集卷一《下第西归》),遂弃去,浪迹江湖间。其诗为刘克庄称赏。有《雪坡小稿》二卷。罗与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坡小稿》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本(简称江湖集)、顾氏读书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并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