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咏梅)

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
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现代解析

没问题,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咏梅的《水调歌头》词。

首先,词的上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雨润泽,万物复苏。在这个时节,南枝上的梅花绽放了,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梅花是春天的先行者,它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词人通过松下凌霜的古干、竹外的横窗疏影,描绘出岁寒时节梅花的姿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唤起人们一同欣赏这高洁傲骨的梅花,不要让俗世之人知道它的美。这是对梅花品质的赞美,它能在严寒中独立开放,显得坚韧不拔。

词的下片描绘了梅花的最佳观赏时刻。在风前月下,雪后初晴之时,梅花的姿态更加动人。碧空如洗的天空下,羌笛吹起的曲调悠扬,仿佛与梅花相互呼应。这里提到“一段出群标格”,表达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品格。并且提到水仙兄弟般的情谊和豫章的诗篇,这些都象征着梅花的高洁品质和文化内涵。最后,“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预示着梅花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等待收获的时刻。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姿态和高洁品质。词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梅花的坚韧不拔、高雅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词中也透露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梅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李处全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