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所画梅竹幽兰水仙赠鹤皋 其三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
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梅、竹、幽兰、水仙等植物在春天悄然绽放的景象,重点突出了它们低调却高洁的品格。

前两句"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用对比手法:当普通花草争相炫耀艳丽时,梅竹等植物却静静在林间角落独自绽放,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它们带来的春意。这里"此君"是对梅竹等植物的拟人化尊称。

后两句"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进一步点明主旨:这些植物虽然没有艳丽夺目的外表(不像娇艳的女子),但它们散发的淡淡幽香,就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样令人敬重。诗人通过"德人"这个比喻,把植物的香气与人的美德联系起来,赋予自然景物深刻的人格内涵。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常见的自然景物,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表达了"内在美比外在美更珍贵"的哲理。诗人欣赏的不是张扬的美,而是那种需要用心才能发现的、含蓄而持久的高尚品格。这种审美取向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敛、含蓄之美的推崇。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