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亭

山亭倚空旷,四顾与山齐。
树色交檐密,云光入户低。
长天飞鸟外,归路夕阳西。
目极增惆怅,萧萧征马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山亭子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和思乡的情绪。

前两句写亭子的位置——建在空旷的高山上,站在亭子里环顾四周,视线几乎和周围的山峰齐平。这种高处的视角为后文看到的景象做了铺垫。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景色描写:茂密的树荫遮住了亭子的屋檐,低垂的云彩仿佛要飘进窗户。抬头看,飞鸟消失在遥远的天空;转头望,夕阳西下,正是回家的时刻。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抒情:极目远望让人更加惆怅,这时突然听到战马的嘶鸣声。这里的"征马"暗示着诗人可能是个远离家乡的军人或旅人,马叫声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与山齐"的高视角,展现开阔的视野
2. 用树、云、鸟、夕阳等自然景物,烘托孤独感
3. 结尾的马嘶声是点睛之笔,把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
4. 没有任何直白的情绪表达,但每个景物都带着淡淡的忧伤

就像我们站在高处看风景时,壮丽的景色反而容易让人感到渺小和孤独一样,这首诗通过景物传递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