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不寐偶成八首(选二) 其二

万物为刍狗,无知悯众生。
孔尼空好礼,摩罕独能兵。
遘祸庸奴少,违时处士轻。
最怜平等义,耶佛墨同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社会现实,同时表达了对平等理念的向往。

开头"万物为刍狗"借用典故,说统治者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一样用完就扔,但百姓却懵懂无知,还在可怜其他生灵。这里揭示了统治者的冷漠和民众的愚昧。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几位历史人物:孔子空谈礼制(实际没用),穆罕默德却能武力传教;遭遇灾祸时奴仆很少帮忙,不合时宜的隐士也被人轻视。这些对比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光有理想不够,还需要实力;在困境中,真正能依靠的人很少。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最让人感慨的是"平等"这个理念,耶稣、佛陀、墨子这三位东西方先贤,虽然主张不同,但在追求平等这一点上是相通的。这里既暗含对现实不平等的批判,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全诗用对比手法,既有对现实的冷峻观察,又暗含理想主义色彩,语言犀利却不失深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