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李考叔闻鸡起舞小像

有客于□,长剑巍峨,殆奇士欤。忆请缨北阙,曾驰鹿塞,上书幕府,亲历无闾。

伏枥兴嗟,投竿空老,三竺桥边有敝庐。杯阑后,任唾壶敲缺,一枕蘧蘧。

当年士稚何如。试酹酒荒原吊望诸。叹元龙湖海,徒眠高阁,侯王甲第,懒曳长裾。

击筑狂歌,登楼悲愤,变作银钩虿尾书。掀髯笑,倩羊欣白练,挥洒无馀。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壮志未酬的豪侠形象,充满英雄失路的悲愤与洒脱。

上阕开篇用"长剑巍峨"塑造出一个侠客形象,暗示他武艺高强。接着通过回忆展现他的人生经历:曾在北方边塞从军("驰鹿塞"),给将军府提过建议("上书幕府"),但最终只能像老马("伏枥")一样叹息,像姜太公钓鱼("投竿")般虚度光阴,现在隐居在西湖边的破屋里("三竺桥边有敝庐")。酒醉后,他像东晋名士王敦那样敲击痰壶打拍子,在梦中寻找慰藉。

下阕用历史人物作对比:像祖逖("士稚")那样闻鸡起舞的壮志,如今只能对着乐毅("望诸")的荒坟祭奠;像陈登("元龙")这样的湖海豪士,现在只能睡在高阁;面对权贵的府邸("侯王甲第"),他懒得去巴结。满腔热血化作狂歌悲愤("击筑狂歌,登楼悲愤"),最终都倾注在书法创作中("银钩虿尾书"指劲健的笔法)。结尾他潇洒大笑,像书法家羊欣那样在白绢上尽情挥毫,将郁结的情绪全部宣泄在艺术创作中。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一个从热血侠客到落魄文人的转变。虽然壮志难酬,但主人公依然保持豪放不羁的个性,把满腔激情转化为艺术创作。这种"英雄失路,寄情笔墨"的洒脱,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