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遇风

水势何浩浩,大风起震泽。涛涌欲断岸,湍急碎日色。

连山束两旁,横波不能溢。万古荡其崖,土尽见山骨。

回思发棹初,湖面波光碧。归舟未移时,涛头已千尺。

心自轻江潭,身已苦反侧。归来卧匡床,犹似风湍激。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在太湖遭遇大风的惊险经历,通过强烈的画面感和心理变化,让读者身临其境。

开篇用"水势浩浩""大风震泽"直接营造出风浪滔天的震撼场景。湖水不是普通波动,而是像要冲垮堤岸的狂暴状态,连阳光都被湍急的水流"撕碎"——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让人瞬间感受到风浪的凶猛。

接着诗人用"连山束两旁"这个巧妙比喻,说两岸山脉像钳子一样夹住湖面,让汹涌的波涛无法泛滥。但湖水千万年冲刷着山崖,已经让泥土剥落露出山石本质,暗示自然力量的持久威力。

后半段通过对比手法更显惊险:出发时还是波光粼粼的平静湖面,返航时突然掀起千尺巨浪。这里"归舟未移时"用得精妙,强调危险来得猝不及防。诗人嘴上说"不把江湖危险当回事",身体却很诚实地在船里东倒西歪,这种幽默的自嘲让紧张气氛稍得缓解。

结尾最有意思:明明已经安全到家躺在床上,却感觉身体还在随着风浪摇晃。这种"晕船后遗症"的描写非常真实,用日常体验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当时风浪的可怕程度。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灾难片,从平静开场到灾难爆发,最后留下心理阴影,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诗人没有直接说"多可怕",而是通过身体反应、环境变化这些具体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惊心动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