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云横蜀栈,胡马出巴陵。

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紧张的图景,用简练的语言传递出雄浑苍凉的意境。

前一句"塞云横蜀栈"中,"塞云"指边关的乌云,暗示战事阴云密布;"横"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乌云压境的压迫感,又暗示战事阻碍了交通要道"蜀栈"(古代四川的栈道)。后一句"胡马出巴陵"中,"胡马"代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出"字生动表现了敌军突然出现的动态,而"巴陵"(今湖南岳阳一带)本属南方腹地,胡马竟能长驱直入,更凸显局势危急。

两句话通过"塞云"与"胡马"、"蜀栈"与"巴陵"的地理对应,形成空间上的张力:从西北边塞到南方腹地,战火已蔓延千里。诗中虽未直接写战争惨烈,但通过乌云压城、敌骑深入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展现了古代边塞诗特有的壮阔与悲怆。这种以小见大、用景物暗示时局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独特魅力。

谌祜

谌祜(一二一三~一二九八),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六。有《桂舟歌咏》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