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过伊南

低阴漠漠水漫漫,杨柳如丝不忍看。
见说山前风更恶,杏花无处避春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阴冷潮湿的旅途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前两句"低阴漠漠水漫漫,杨柳如丝不忍看"勾勒出一个阴沉压抑的环境:天空低垂,水面辽阔无边,新发芽的杨柳柔弱如丝,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可怜。这里的"不忍看"三个字特别传神,既写出杨柳的柔弱姿态,又暗示诗人自己心情的低落。

后两句"见说山前风更恶,杏花无处避春寒"将意境进一步深化。听说山前的风更加猛烈,那些刚开的杏花无处躲避料峭春寒。这里用"无处避"三个字,把杏花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像人一样会感到寒冷,想要寻找庇护。诗人表面上写花,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愁",而是通过阴沉的天空、无边的水面、柔弱的杨柳、受冻的杏花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与忧伤。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接说"我很难过"要含蓄深刻得多,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