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茶歌

山茶白者色胜玉,产自麻源第三谷。
涪翁作贼始纪之,群芳著谱缺标目。
我家旧圃有此花,不与红紫争丽华。
苎萝美人含笑靥,玉真妃子披冰纱。
野人只解花前醉,未经考订分种类。
琅琊王公淹雅才,命题偶为诸生试。
吾侪万事忽眼前,此花根种无能传。
区区物产尚难辨,乡邦大者宁详焉。
春风连朝动帘幕,又见琼瑶堆灼灼。
花今与我为乡人,但愿年年对花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白山茶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层层递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风物的深情。

开篇直接点出白山茶的珍贵——像白玉一样纯净,并交代其产地(麻源第三谷)。诗人提到这种花曾被宋代文人黄庭坚(涪翁)记载过,但在花卉谱录中却未被重点标注,暗示了白山茶虽美却未被世人充分赏识。

接着用对比手法描写白山茶的独特气质:不与其他艳丽的红花紫花争艳,就像"苎萝美人"(西施)含着笑靥,又像仙女披着冰纱般清雅。这里通过两个经典的美人形象,把白山茶的素雅高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半段转入更深层的思考:普通人只懂赏花饮酒,却不去深究花的品种来历。当考官用白山茶命题考试时,诗人才突然意识到——我们连身边常见的植物都说不清来历,又怎能真正了解家乡更重要的风土人情呢?这个转折很有生活哲理。

最后回到赏花场景:春风吹动帘幕,又见白山茶如琼瑶般绽放。诗人与花相视而笑,把它当作同乡故友,只愿年年都能共饮赏花。这个结尾温馨动人,把对家乡的眷恋都寄托在一朵花上。

全诗妙在:
1. 用美人比花,画面感极强
2. 从赏花想到乡土认知,立意新颖
3. 语言清新自然,像在和老朋友聊天
4. 结尾的"对花酌"把静态的观赏变成动态的互动,特别有生活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