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峰

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孤辉上烟雾,馀影明心胸。
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寻空静馀响,袅袅云溪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西山第三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充满仙意的山水世界。

开篇直接点明地点——西山的第三座高峰,山上有简陋茅屋倚靠着松树。这里用"杳杳欲至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要直达天际,而登山的路就像云梯般层层叠叠,暗示攀登之难。

中间部分充满奇幻色彩:清澈月光下,诗人似乎在寻找仙鹤的踪迹;想象自己不是凡人,而是手持符节、乘着赤龙飞升的仙人。阳光映照下,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这些描写营造出亦真亦幻的仙境氛围。

最后转入现实与超脱:诗人虽然向往乘黄麒麟飞升,却难以实现,于是在寂静中感受万物。夜幕降临,学着栖鸟归巢,听着月光下的虫鸣和远处云溪传来的钟声,在空灵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登山过程转化为精神飞升的体验,把普通的山水景色写得仙气飘飘。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超脱",而是通过"乘赤龙""寻仙鹤"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他想要摆脱尘世束缚的愿望。最后回归现实的钟声和虫鸣,又给这份超脱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显得既空灵又不失真实。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