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返棹经三浯步元次山窳尊原韵

大江水西来,回环绕幽亭。窳尊凹石穴,石以次山名。

乱峰嵌江渚,一掬傲东瀛。秋雨溜不竭,中睹蛙黾生。

有唐昔中叶,灾黎栗洪溟。漫叟吏舂陵,不忍独为醒。

时时发醉语,嘲戏余深情。当年持符地,疮痍满荒城。

至今颂遗爱,竹树炊烟青。亭小难容席,白云环檐楹。

遵人留残滴,窳浅尚古形。我来挹高风,时思携瓯瓶。

陶然共一酌,何必期渊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永州三浯步时看到的景色,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唐代诗人元结(字次山)的敬仰之情。

开头写江水从西而来,环绕着一座幽静的亭子。这里有一块凹陷的石头,因为元结曾经在此饮酒而得名"窳尊"。周围山峰错落,江水环绕,景色优美。秋雨不断,石洼中积水生出了小青蛙。

接着诗人回忆起唐朝中期,百姓遭受水灾的苦难。当时元结在舂陵做官,不忍心独自清醒(意指不愿置身事外),常常借酒醉说些真话,用看似玩笑的方式表达对百姓的关切。当年他治理过的地方,如今虽然还留有过去的伤痕,但人们依然怀念他的仁政,当地竹树青翠,炊烟袅袅。

最后诗人描写亭子很小,连席子都难以铺开,白云环绕着屋檐。前人留下的酒痕还在凹陷的石洼中。诗人来到这里,被元结的高尚品格所感动,想带着酒壶来此小酌。他觉得在这里饮酒自得其乐就够了,不一定非要像陶渊明那样刻意追求隐逸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写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关心百姓疾苦的贤良官吏的敬仰,以及自己向往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何必期渊明"一句特别点明:真正的超脱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