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

江南开山松十围,石耳德色坡翁诗。
胡孙夜半叫绝壁,宿客梦回风雨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圆通寺幽静神秘的夜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禅意与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寺庙环境:江南的古松粗得要十人合抱("十围"),石壁上刻着苏东坡的诗句("坡翁"指苏东坡)。这里用参天古树和文人题刻,营造出寺庙悠久的历史感。

后两句转入夜景:半夜突然传来猴子在悬崖上的啼叫("胡孙"即猴子),把借宿的客人惊醒,恍惚间还以为身处风雨交加的时刻。这里用"夜半猿啼"这个经典意象,既写出山寺的清幽,又暗含"人生如梦"的禅意——那惊醒的瞬间,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古松石碑是静的,猿啼梦醒是动的;前两句是永恒的历史感,后两句是刹那的生命体验。短短四句就让人仿佛置身山寺,感受到那种空灵又略带寂寥的意境。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