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分韵得泽字

江路岁峥嵘,酸风更萧瑟。
发兴访梅花,主盟得诗伯。
孤芳有馀妍,初不带脂泽。
香度竹篱短,影摇溪水碧。
同时饮中仙,著我林下客。
春槽沸滴红,满坐喧举白。
浇胸独茗碗,臭林曾不隔。
公今日边去,陛下正前席。
请看枝头春,中有和羹实。
反骚试与题,不碍心铁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寻梅、饮酒作诗的文人雅集图景,同时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寻梅之趣(前八句) 开篇用"峥嵘""萧瑟"渲染寒冬氛围,但诗人兴致勃勃去寻梅。他笔下的梅花不施粉黛却风姿绰约("孤芳有馀妍"),清香飘过竹篱,倒影在碧水中摇曳。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梅花比作素颜美人,突出其天然之美。

2. 雅集之乐(中间六句) 诗人与一群酒友("饮中仙")在梅林下聚会。红酒在春槽中沸腾,众人举杯畅饮,唯独诗人以茶代酒("浇胸独茗碗")。热闹中保持着清醒,茶香与梅香交融,构成清雅的意境。

3. 仕途期许(最后六句) 转折到对友人仕途的祝愿。"日边去"暗示友人将受皇帝重用,"和羹实"用梅花结果比喻友人未来能成为治国良才。最后反用屈原《离骚》的典故,表示即使身处官场,也能像梅花般保持铁石心肠(坚守节操)。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赏梅活动写出三重境界:从发现自然之美,到享受文人雅趣,最后升华到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梅花作为核心意象,既是观赏对象,又是文人风骨的象征,更是政治理想的寄托。语言清新自然,用"酸风""滴红"等鲜活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释宝印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峰。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谥慈辩。为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