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舟次望庐山白雪

挂帆入海口,湖波生绮纹。
风日澄秋楚天霁,遥见庐山之白云。
群山合沓迷前后,云气滃濛挟之走。
一峰忽卷云向空,秀色苍苍接南斗。
湿翠洗我眼,晴光莹我心,以手揽之不盈襟。
有时绝岭照古雪,冻碧积素疑昆岑。
被风吹落飞瀑处,又如银河濯练皎皎垂千寻。
山外缥缈犹若此,山中奇绝可知矣。
借问谁续虎溪游,后有髯苏前者李。
五老仙人衣紫霞,香炉合侍玉皇家。
中有瑶草间丹砂,安得风马随霓车。
朝游沧洲暮蓬莱,飘飖太虚戏九垓。
却骑白鹿归山来,笑揖匡君亦快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浔阳(今九江)时远望庐山雪景的震撼体验,展现了庐山云雾缭绕、雪峰晶莹的仙境般美景。

开篇写作者乘船进入鄱阳湖口,湖面泛起丝绸般的波纹。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远远望见庐山被白云环绕。群山重叠,云雾缭绕,仿佛在随风流动。突然一座山峰从云中显露,青翠的山色仿佛要触及南斗星(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高耸)。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庐山的美景如何打动作者:湿润的翠色洗净眼睛,晴朗的天光莹润心灵,但美景却无法用手捧住(表达美景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积雪的山岭像昆仑山一样洁白,被风吹落的飞瀑像银河垂落千丈(用夸张比喻增强画面感)。

最后部分展开浪漫想象:提到历史上曾游庐山的李白、苏轼,将五老峰想象成穿紫霞衣的仙人,香炉峰像是玉皇大帝的侍从。作者幻想自己能乘仙车遨游天地,朝游沧海暮至蓬莱,最后骑着白鹿回到庐山,与山神谈笑(展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现实景色与神话想象的结合,既真实描绘了庐山雪景的壮美,又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神仙境界的憧憬。诗中大量运用比喻(云如走、瀑如银河)、夸张(秀色接南斗)等手法,使画面极具动感和奇幻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