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
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
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
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
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
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
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不求名利、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人先反驳了一个古人的观点:古人说"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很难做到。但诗人认为这其实很简单——只要真心追求道义而不是名利,自然就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因为你本来就没指望别人认可。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在茅草屋檐下枕着手臂睡觉,把琴和书当作屋里的朋友,把云和山当作门外的伙伴。他的内心感到充实快乐,眼睛耳朵也不会被讨厌的东西打扰。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像汉代的扬雄一样,一辈子专心研究《太玄经》这样的学问,过简单纯粹的学者生活。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提出了"不求认可就不会生气"的简单生活智慧 2. 用"茅檐高枕""琴书为友"等画面感很强的描写,展现田园生活的惬意 3. 表达了不随波逐流、专注内心追求的独立人格 4. 语言朴实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黄超然

宋元间台州黄岩人,字立道,号寿云。宋乡贡进士。精《易》。宋亡不仕,筑西清道院居之,以著述为事。卒,私谥康敏。有《周易通义》、《或问》、《发例》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