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比喻,探讨人心与宇宙的永恒关系,语言优美又充满哲理。
前四句用"坎阳"(月亮)比喻人心,说人心就像月亮一样晶莹剔透。诗人用"灵光湛止水"形容月光映在静止水面,比"明镜行秋空"(镜子般的秋空)更美,强调内心澄澈的重要性。
五六句形成强烈对比:月亮万古不变("娟娟不改色"),而人生百年转瞬即逝("忽忽俱成翁")。这里用月亮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是诗眼:月亮虽有圆缺("盈虚")但本质不变,人心也是如此。诗人说"将无同"(难道不是一样吗),用反问引发读者思考——人心虽会经历起伏,但本真如月,始终如一。
全诗通过月亮这个意象,表达了"保持本心"的哲理。诗人用常见的自然景物,把抽象的人生感悟写得生动可感,既有画面美(月光、秋水),又有思想深度,让人在欣赏美景之余获得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