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西梧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充满生动的画面感。
前两句点出梧州的历史背景——这里曾是古代"扶桑国"的治所,虎圈山在当地很有名。"扶桑"可能指代南方边远之地,暗示梧州的历史底蕴。
中间四句用四个鲜活的镜头展现当地生活:
1. 水上人家(蜑户)在船边撒网捕鱼,观察水中倒影判断鱼群位置;
2. 船夫根据潮水痕迹调整船桨位置;
3-4句转到岸上:苹果树(蘋婆)果实成熟时红色外皮裂开,荔枝花绽放时绿色花萼繁茂。通过红绿颜色的对比,勾勒出南国特有的鲜艳景致。
最后两句将视野拉远:向北遥望九嶷山方向,云海尽头是传说中舜帝(重华)居住的星宿(太微垣)。把眼前景色与远古传说联系起来,给平凡的日常景象增添了神话色彩。
全诗就像一组纪录片镜头,从历史到现实,从水面到陆地,从近景到远景,最后上升到神话想象,层层推进中展现梧州独特的地域特色。诗人用"红包拆""绿萼繁"等通俗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南国风物的生机勃勃。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