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梅花和雪花作对比,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兴亡之叹和人生惆怅。
前两句"古今有许兴亡恨,出自煌煌入涸阴"是说:古往今来有多少朝代兴衰的遗憾,就像梅花从盛开到凋零。这里用梅花从灿烂开放到枯萎的过程,比喻历史的兴衰变迁。
后两句"惆怅雪花如席处,见梅时节又伤心"更具体:当看到大雪纷飞时,本该是赏梅的好时节,却让人感到伤心。诗人在这里制造了一个矛盾——梅花本是傲雪绽放的象征,但此刻却勾起了他的伤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自然景物暗喻历史变迁,梅花从开到谢就像王朝兴衰 2. 通过"该高兴时反而伤心"的反差,强化了惆怅情绪 3. 短短四句就包含了时间跨度(古今)、空间意象(雪与梅)、情感转变(从客观叙述到主观感受)
诗人要表达的是:面对历史兴衰、时光流逝,再美好的事物也会引发伤感。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让惆怅之情更加深刻动人。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