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孤城号秭归。久矣抠衣阙过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家的遗憾。

第一句"何处孤城号秭归"中,"孤城"暗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秭归"是地名(相传是屈原故里),这里用故乡的名字直接呼唤,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家的方向。一个"号"字,既可以是地名别称,也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呼唤。

第二句"久矣抠衣阙过庭"非常生动,"抠衣"是整理衣冠的动作,表示恭敬;"阙过庭"指不能在家门前的庭院走过。整句说的是:已经很久没能恭敬地整理衣服,走过家中的庭院了。通过这个日常细节,把不能回家的遗憾表达得既具体又感人。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孤城"对"秭归",空间上的遥远与心理上的亲近形成对比 2. "抠衣""过庭"两个动作,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变得可感可知 3. 短短两句,既有对远方的呼唤,又有近处的遗憾,构成完整的情感画面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寻找故乡、回忆家中场景的方式,让读者更能体会他那种有家难回的惆怅。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有感染力。

吕希纯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