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译文及注释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方:正在,正当。拂:拭,掸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注释
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方:正在,正当。
拂:拭,掸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的场景,通过简单却生动的意象传递出孤独与思念之情。

前两句"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落叶声比作下雨声,既写出秋叶簌簌飘落的密集声响,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将月光比作白霜,既突出月色的清冷皎洁,又暗含秋夜的寒意。这两个比喻把听觉和视觉的感受都写活了。

后两句"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转入抒情。夜深人静时独自躺下,这个日常动作因为"谁为"二字突然有了深意——诗人不直接说思念谁,而是用一个反问,含蓄地表达出希望有人为自己整理床铺的期盼。这种不直接点破的写法,让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沉动人。

全诗短短二十字,从秋夜景物写到独卧时的心理活动,由外而内,由景入情,把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多么孤独",而是通过落叶声、白月光、尘封的床铺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孤寂,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魅力所在。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