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以湘沧浪亭怀古

游丝罥花天阴阴,隔花啼鸟青林深。
古人不见古亭圮,惟闻流水如鸣琴。
清流不洗世人耳,满城弦管多繁音。
昼漏迟迟歌未歇,豪竹哀丝为谁发。
此时蔓草遍池台,当日金钱买风月。
胜地由来有盛衰,何况人生易华发。
天涯吊古复伤离,人物风流各有时。
云树江南留不得,争知来者复为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沧浪亭怀古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景:春日里游丝轻飘,天色阴沉,隔着花丛能听到树林深处鸟儿的啼叫。古人已逝,古亭也已破败,只听见流水声像在弹琴。这里用阴沉的天气和破败的亭子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流水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接下来四句转入议论:清澈的流水洗不净世人被世俗音乐污染的耳朵,城中到处是喧嚣的乐声。白天漫长,歌舞不停,这些音乐究竟是为谁而奏?这里用"清流"象征高洁,与"满城弦管"的世俗形成对比,暗讽世人追逐浮华。

再往下四句继续对比:如今亭台长满野草,当年却是用重金打造的享乐之地。风景胜地尚且盛衰无常,何况人生易老?这里通过"蔓草"与"金钱买风月"的强烈对比,突出世事无常。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在天涯凭吊古迹又感伤离别,风流人物都只是各自时代的过客。江南的云和树都留不住,谁知道将来又会是谁在这里感叹?结尾用"云树江南"这个典型意象,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对历史轮回的思考。

全诗以景起兴,通过今昔对比,层层递进地表达了盛衰无常、人生短暂的哲理。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在怀古中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