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重臣张百熙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上联用对比手法写张百熙的悲剧命运:
1. "与中兴将相并地而生":把他和曾国藩等湖南籍中兴名臣相提并论,暗示他本该有同样辉煌的成就。
2. "湘水无情":用湖南的湘江象征命运残酷,暗指他生在动荡时代。
3. "沧海横流":比喻清末混乱的时局像泛滥的洪水。
4. "又摧舟楫":用船只被毁比喻张百熙在乱世中壮志未酬,就像一艘本可远航的船被风浪打翻。
下联赞美他的政治理想:
1. "扩斯世文轨大同之治":指张百熙推动现代教育(曾任管学大臣,相当于教育部长),想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天下大同。
2. "臣心未死":说他的精神不死,双关语也暗指作者自己仍想继承遗志。
3. "愿英才蔚起":希望他培养的人才像森林般茂盛成长。
4. "翊赞山河":期待这些人才能辅佐国家重振山河。
全联亮点:
- 用"湘水"对"臣心",把地理与人格巧妙对应
- "舟楫"对"山河",用交通工具喻个人命运,用山河喻国家命运
- 既有对逝者的哀悼,又表达教育救国的信念,哀而不伤
就像现代人悼念一位教育家,既惋惜他生不逢时,又坚信他播下的教育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改变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