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涘楼

五龙桥畔散芳洲,登眺凌虚昔有楼。
烟霭乍分杨柳榭,风光不断木兰舟。
塔悬宝髻当杯出,波荡湘裙入镜游。
共说烈姬诗句好,年年春色唤人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美景,同时暗含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淡淡的哀愁。

前四句写景:
1. 五龙桥边开满鲜花的小岛,曾经有座高楼可以登高望远。用"散芳洲"形容鲜花自然散布的美,"凌虚"二字让人感觉楼阁高耸入云。
2. 杨柳掩映的亭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河面上木兰舟(一种华美的船)往来不断。这两句用"乍分"和"不断"形成动静对比,画面感很强。

后四句转入抒情:
3-4. 远处的宝塔像女子发髻倒映在酒杯中,水波荡漾像湘妃(传说中舜的妃子)的裙摆飘动。这里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静止的塔和流动的水都写活了。
5-6. 最后点出当地人都说烈姬(可能是位贞烈女子)的诗句很好,但每年春色都会唤起人们的愁绪。这里的"愁"很含蓄,可能是对逝去之人的怀念,或是对春光易逝的感伤。

全诗特色:
- 画面如工笔画般精细,从近处的桥、楼,到中景的柳榭、舟船,再到远景的塔影,层次分明
- 把历史传说(湘妃)和现实景物自然融合
- 结尾的"愁"字让明媚的春景顿时蒙上淡淡哀愁,形成情感上的反差美
- "当杯出""入镜游"等用语新颖别致,体现诗人独特的观察角度

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美景,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丝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怅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