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兴福寺的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清净的偏爱,以及对世俗喧嚣的疏离感。
前四句写寺庙环境:古老的寺庙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中,齐梁时期(南北朝)的树木至今依然苍翠。这里的风景永远新鲜,即使常来也不会觉得腻味。
中间四句写泉水与变化:西边的泉水和山石很美,看一次就足够让人满足。但如今寺庙前的潭水已不如从前,只有亭子外簇拥着艳丽的牡丹花("鞓红"指牡丹)。
最后四句表达个人志趣:现在这里车马喧嚣,破坏了原本幽静的氛围。人们都爱夸耀象征富贵的牡丹,而我却更爱那清瘦雅致的竹子。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富贵花"与"萧疏竹"、"喧阗"与"幽独"并置,凸显出作者不慕繁华、向往清雅的高洁品格。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用牡丹代表世俗追捧的富贵,用竹子象征文人崇尚的清高,在简单对比中道出了深刻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