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时雍归钱唐

海县兵未息,公子今何之。酌君葡萄酒,听我白苧词。

忆昔来黄湾,始为童子师。诸生老伏胜,说客惭张仪。

连床风雨夕,秉烛听新诗。殷殷金石声,真足解我颐。

同居石壁下,斗柄倏三移。脱略势利交,所贵两不疑。

久怀地主恩,亦有莼鲈思。束书向钱唐,磬折从此辞。

钱唐寔都会,西湖天下奇。朱楼起相对,上有千蛾眉。

羽衣何翩翩,处子冰雪肌。楼前五陵儿,并马金鞭垂。

酒酣复张乐,但惜白日驰。近者属凋丧,不及全盛时。

空山凤皇去,月黑号狐狸。春风吹行殿,碧草生荒基。

何当从子游,观涛酹鸱夷。辛苦草《太玄》,徒为廉蔺嗤。

子实济时具,飞腾方在兹。匠石既已遇,小大随所施。

从容宰相前,奋舌论安危。岂无一尺箠,盗贼不足笞。

天空羽毛急,水涸舟楫迟。临岐更挥泪,中年伤别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送别友人潘时雍时所作,通过回忆往昔、描绘现实和展望未来,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1. 回忆往昔的温情
诗人开篇先写战乱未平(“海县兵未息”),点明时代背景,随后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他想起潘时雍初到黄湾时还是个教书先生(“始为童子师”),两人在风雨夜秉烛谈诗(“连床风雨夕,秉烛听新诗”),潘时雍的诗如金石般铿锵有力(“殷殷金石声”),让人心生愉悦。这段回忆突出了两人志趣相投、不拘世俗的友谊(“脱略势利交,所贵两不疑”)。

2. 对现实的感慨
诗人笔锋转向钱塘(今杭州)的繁华与衰败:西湖美景依旧,朱楼歌舞升平(“朱楼起相对,上有千蛾眉”),但曾经的盛景已不复存在(“近者属凋丧,不及全盛时”)。他用“空山凤皇去,月黑号狐狸”比喻贤人离去、小人当道,又用“春风吹行殿,碧草生荒基”暗指南宋旧宫的荒凉,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3. 对友人的期许
诗人鼓励潘时雍,认为他是济世之才(“子实济时具”),希望他抓住机遇施展抱负(“匠石既已遇,小大随所施”),甚至能在宰相面前慷慨陈词、为国献策(“从容宰相前,奋舌论安危”)。这里既有对友人的肯定,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4. 离别的伤感
结尾回归送别主题,诗人感叹中年分别的痛苦(“临岐更挥泪,中年伤别离”),天空飞鸟急、河水枯涸舟难行(“天空羽毛急,水涸舟楫迟”),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了离愁。

全诗精髓
这首诗以战乱为背景,通过个人友谊的回忆、对钱塘盛衰的描写,以及对友人前程的嘱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持。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