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夕不见月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看不到月亮的遗憾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开篇用对比手法:往年中秋月色很美,诗人常常珍惜这样的夜晚。但今年浮云遮月,破坏了夜空的清澈,让人扫兴。这里"溷太清"(污染天空)的拟人化描写,让浮云显得格外讨厌。
接着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孤独:像王粲写《登楼赋》时一样心怀忧思,像曹操对着刘桢(字景山)的枪戟一样感到压抑。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引用,让孤独感更有文化厚重感。
诗中用"海蚌"(指月亮)该圆却不见、"城乌"(乌鸦)反常地安静这两个意象,强调夜晚的异常。诗人徘徊在窗前,倚着柱子,看着昏暗的夜色,听到蟋蟀急促的鸣叫("蛩杼"),只有灯花("釳花")在黑暗中闪烁,这些细节生动刻画出一个无月的寂寥中秋夜。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桂花本该飘香,月亮("蟾"指月宫)却远得无情。他想象着月亮("瑶轮")本该有的美丽模样,对比现实的失落,怅惘之情油然而生。结尾"孤怀怅未平"直接点明心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深的遗憾。
全诗通过无月之夜的特殊视角,把常见的思乡怀人之情写得新颖深刻。对灯火、虫鸣等细节的捕捉,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历史典故的运用不显晦涩,反而增添了文化韵味,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