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走过千山万水的游子对人生的感慨。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都能共鸣的三种心境:
第一段"行遍千山复万山"像在说: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连最险的蜀道都不觉得难。但你看我这头发,在异乡都熬白了,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老家。就像现在很多在外打拼的人,表面说适应了漂泊,其实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永远装着家乡。
中间"弓软臂无三斗力"这两句特别有意思。诗人说自己拉弓的胳膊没力气,喝酒的酒量也不行,就像个普通中年人坦然承认:我不再是当年那个逞强的毛头小子了。这种自我调侃让人会心一笑,原来古人也有"中年危机"。
最后两句最见智慧。诗人说装豪迈不是我的风格,不如安安稳稳在家过平淡日子。这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与其在外假装风光,不如回家踏实生活",道破了人生真谛——认清自己,安于本分,才是真正的成熟。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邻家大叔喝着茶和你唠家常,但每句都说进心坎里。它告诉我们:承认平凡不可耻,活得真实才可贵,这份千年之前的感悟,放在今天依然闪闪发光。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