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游万寿寺(二○○○)
低墙槐影侧。
忆枝曳华衣,虫争金食。
晨泥堕花湿。
任禅钟香杳,绮楼人隔。
龟螭泫滴。
卧露冷、空谙节跸。
燕不来、画栋怜尘,阶下藓苔羞碧。
临石。
狼烟空省,疆埸周流,御文誇饰。
慈恩难测。
浑忘矣,大沽失。
但玉泉山水,当时曾迓,凤辇惊驰阡陌。
纵年年、重整名园,漪清怎得。
忆枝曳华衣,虫争金食。
晨泥堕花湿。
任禅钟香杳,绮楼人隔。
龟螭泫滴。
卧露冷、空谙节跸。
燕不来、画栋怜尘,阶下藓苔羞碧。
临石。
狼烟空省,疆埸周流,御文誇饰。
慈恩难测。
浑忘矣,大沽失。
但玉泉山水,当时曾迓,凤辇惊驰阡陌。
纵年年、重整名园,漪清怎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北京万寿寺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一座皇家寺庙的沧桑变迁。全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片(开头到"阶下藓苔羞碧")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寺庙如今的衰败景象。低矮的围墙边,槐树影子摇曳,让人想起当年树枝拂过华美衣裳的盛况。晨露打湿了凋落的花瓣,钟声和香火都已远去,石雕神兽(龟螭)沾着露水,仿佛在哭泣。燕子不再飞来,画栋积满灰尘,台阶上的青苔都显得羞愧——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荒凉场景。
中片("临石"到"大沽失")突然转入历史回忆。站在石碑前,想起这里曾是军事要地(狼烟指战火),皇帝在此巡视边疆、批阅奏章。但"慈恩难测"暗指统治者决策失误,最终导致大沽口失守(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重大国耻。
下片("但玉泉山水"到最后)通过玉泉山这个皇家园林的今昔对比,抒发更深沉的感慨。当年皇帝车驾(凤辇)惊动乡野的盛况,与如今无论如何修缮都难复旧观形成强烈反差。"漪清怎得"这个反问,既是说池塘难以恢复清澈,更隐喻盛世荣光一去不返。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写寺庙的破败,实则通过一个个具体意象(如沾露的石雕、积尘的画栋),折射出整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准刻画,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以及隐藏在平静叙述下的深沉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