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夜坐

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
蛙一两声隔篱落,萤三四点过池塘。
风摇松影蛟龙活,露泻荷盘翡翠香。
俯仰不知天地阔,悠然长啸据胡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在水亭乘凉的闲适画面,充满宁静的田园趣味。

开篇"水光涵月浸虚窗"用月光在水面荡漾的景象,营造出朦胧梦幻的夜色氛围。诗人醉倚栏杆感受午夜凉意,这个"醉"既是微醺状态,更是被美景陶醉的惬意。

中间四句用声音和光影勾勒出生动的夏夜图景:篱笆外传来零星的蛙鸣,池塘上飞过几只萤火虫,松树影子随风摆动像蛟龙游动,荷叶上的露珠像翡翠般晶莹,还带着荷花的清香。这些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哲理思考:在这样美好的夜晚,诗人完全忘记了天地的广阔,只是随意地躺在胡床上长啸抒怀。这种"忘我"的状态,正是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至高境界。

全诗妙在将平凡的夏夜景物写得灵动有趣,从具体景象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豁达胸襟。读来让人仿佛也置身那个清凉的夏夜,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