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除夜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除夕夜独自守岁的孤独与感慨。

前两句"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用浮萍比喻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感叹时光飞逝。就像水面的浮萍随波逐流,诗人也常年在外奔波,不知不觉又一年过去了。

中间四句写除夕夜的场景:残灯将尽,腊月将过,清晨的号角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诗人看着镜中渐白的鬓发,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这里"残灯"和"晓角"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了岁末的寂寥,又透露出新春的希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当年在京城(金门)的知心好友,如今还有谁能帮助自己摆脱这尘世的烦恼呢?这里既有对友情的怀念,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诗人通过除夕夜这个特殊时刻,把漂泊的艰辛、岁月的无情、内心的坚持以及对友情的渴望,都融入短短八句诗中。特别是"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这两句,既写出了年龄的增长,又表现了不服老的精神,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