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养蚕人家炙烤蚕箔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生活气息。
前两句"峨峨爇薪炭,重重下帘幕"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准备工作的繁重:堆得高高的木炭燃起熊熊火焰,厚重的帘幕层层垂下。这种重复用词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忙碌的身影。
中间四句是劳动场景的特写:刚开始蚕虫吐丝结网,转眼间就像雪花般铺满了蚕箔。老翁汗如雨下地照看炭火,而年轻的孩子们却困得倒头就睡。这里通过"老翁"和"儿女子"的对比,既表现了长辈的辛劳,又透露出生活的温馨。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真实的生活画面:炭火熊熊的炙热、老人滴落的汗珠、孩子们酣睡的可爱,都跃然纸上。诗人没有刻意抒情,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这个劳动场景,却让读者感受到普通农家的生活气息和代代相传的勤劳品质。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