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赞臣之山东 其三
大风卷沧海,蛟螭撼神州。
我非百岁人,独怀千古忧。
妖氛山岳高,世道江河流。
人类闪风烛,王室实缀旒。
昂首望青天,掩涕思前修。
缔造仗轩昊,经营劳孔周。
此道亘古今,万物所共由。
一旦自我绝,岂非壮士羞。
君今适东鲁,驱车迈山丘。
路若经孔林,为我少淹留。
哭问墓中人,可知今世不。
苍穹若有知,此患何时瘳。
苍穹若无知,斯民何罪尤。
愿徼在天福,速生圣贤俦。
起佐我圣皇,布政宣鸿猷。
但恐鬼无灵,酣眠不肯休。
哀哉人道灭,吾侪其壑沟。
我非百岁人,独怀千古忧。
妖氛山岳高,世道江河流。
人类闪风烛,王室实缀旒。
昂首望青天,掩涕思前修。
缔造仗轩昊,经营劳孔周。
此道亘古今,万物所共由。
一旦自我绝,岂非壮士羞。
君今适东鲁,驱车迈山丘。
路若经孔林,为我少淹留。
哭问墓中人,可知今世不。
苍穹若有知,此患何时瘳。
苍穹若无知,斯民何罪尤。
愿徼在天福,速生圣贤俦。
起佐我圣皇,布政宣鸿猷。
但恐鬼无灵,酣眠不肯休。
哀哉人道灭,吾侪其壑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情感激烈而悲壮。
1. 开篇的震撼画面
诗一开头就用“大风卷沧海,蛟螭撼神州”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景象,像是狂风巨浪席卷大地,妖魔横行,暗喻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危机。
2. 个人的无力感
作者感叹自己并非长生不老之人,却为天下苍生忧心忡忡。他看到世道黑暗如高山压顶,人心如江河奔流般难以挽回,人类命运像风中烛火般脆弱,国家政权也摇摇欲坠。
3. 对古代圣贤的怀念
他抬头望天,掩面哭泣,想起古代圣贤(如黄帝、孔子、周公)曾缔造文明、治理天下。他认为这些正道是古今通用的法则,如果在自己这一代断绝,将是莫大的耻辱。
4. 托友人问孔子
朋友要去山东(孔子故乡),作者嘱托他若路过孔林(孔子墓),替自己哭问孔子:“您可知道如今世道变成这样了吗?”这一问充满悲愤——如果上天有眼,这苦难何时能结束?如果上天无眼,百姓又为何要承受这样的罪过?
5. 微弱的希望与绝望
作者祈祷上天降下圣贤,辅佐君王推行仁政,拯救苍生。但他又悲观地想到,或许鬼神也无能为力,只顾沉睡不理人间疾苦。最后,他哀叹人道沦丧,百姓只能像沟壑中的蝼蚁般苟活。
核心思想
这首诗是乱世中的呐喊,既有对现实的痛心批判,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作者借古讽今,质问天道不公,同时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读来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