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情感真挚动人。

前两句点明送别场景:春日的杨柳绵延万里,诗人在边关送别老友。"万里"二字既写杨柳的茂盛,也暗示离别的遥远。三四句用"轻烟"和"落日"两个意象,轻烟缭绕流水,夕阳映照远去的车马扬尘,营造出朦胧而略带忧伤的离别氛围。

后四句转入内心独白:诗人说自己在梦中常游历广阔江湖,却始终惦记着家中贫寒的兄弟。此刻在灞亭(古人送别之地)徘徊,虽默默无言,但春天的景色更添伤感。这里的"伤春"不仅是惋惜春光流逝,更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惆怅、思乡的愁绪、对贫寒生活的忧虑,都融入春日景色的描写中。没有直白说"我很难过",但通过杨柳、轻烟、落日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不语自伤春"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