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有味嚼逾美,编简无花开自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比喻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和书本的魅力。

第一句"诗书有味嚼逾美"把读书比作品尝美食——就像好吃的食物越嚼越香一样,好书也是越读越有味道。这里用"嚼"这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反复品读、慢慢体会的过程。

第二句"编简无花开自香"更有意思。古代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的,诗人说这些竹简虽然不会像花一样绽放,却能散发出独特的书香。这既是在说纸质书籍特有的墨香,更是在比喻书本中蕴含的思想芬芳。

全诗最妙的是把抽象的阅读体验,用"嚼美食"和"闻花香"这两种具体的感官享受来表现,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好书是能带来多重享受的,既有味觉的甘美,又有嗅觉的芬芳。这种把精神享受比作物质享受的手法,让诗句特别接地气,容易引起爱书人的共鸣。

阳景春

阳景春(一一五二~一二○五),字伯震,号龙潭居士,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枋父。曾预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礼部试。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为巴州难江尉。五年,调监南平军南川镇酒税。嘉泰四年十二月六日卒,年五十三。事见《字溪集》附录《纪年录》、《字溪先生阳公行状》。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