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桃花源的故事,但作者用巧妙的角度写出了新意。
前两句说桃花源的花开了又谢,经历了很多个春天,听说渔夫曾找到过这个地方。这里用"几番春"暗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时间很长。
后两句是整首诗的亮点:秦始皇派方士寻找长生不老药是白费力气,因为真正的神仙(指桃花源里的人)早就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而隐居了。这里把桃花源的居民比作"神仙",既保留了传说的神秘感,又暗含讽刺——秦始皇追求长生,却不知道真正的"神仙"正是被他暴政逼走的人。
全诗通过对比秦始皇的徒劳和桃花源居民的选择,赞美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也讽刺了暴政不得人心。语言简单但寓意深刻,把老故事讲出了新味道。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