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题

独怜秋色倍清幽,花月娟娟夜气浮。
满院风飘香欲散,一天云净影交流。
光摇皓魄庭如水,寒染霜葩玉作毬。
把酒啜英誇二美,赏心还以继前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赏花饮酒的唯美场景,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全诗以"秋夜赏花"为主线展开:开头用"独怜"二字点明这是诗人私心钟爱的秋夜,秋色因为少人打扰而显得格外清幽。月光下的花朵娇美动人,夜雾轻轻浮动,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环境:满院花香被秋风吹散,夜空澄净让月光与花影交织。月光把庭院照得如水般清澈,带霜的花朵像玉球一样晶莹剔透。这里"皓魄"指月亮,"霜葩"指带霜的花,诗人通过月光、花香、霜花等意象,把普通的秋夜写得仙气飘飘。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雅兴:他一边饮酒一边赏花,为能同时享受美酒和鲜花这"二美"而自豪。这种赏心乐事既是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也是在效仿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细腻的笔触把秋夜写得既真实又梦幻
2. 通过视觉(月光)、嗅觉(花香)、触觉(寒霜)等多重感官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3. 在寻常的赏花饮酒中,展现出文人特有的高雅情趣
4.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却营造出空灵优美的意境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宁静美好的秋夜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展现了中国文人追求"花间一壶酒"的闲适雅致的生活理想。

陆树声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晚明官员。)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返回朱家角后,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九十七岁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