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篇赠徐子谦

君不见冰溪之水真如冰,洁爽不得留蛟蝇。
玉山之峰白如玉,遥见贞光荡晴旭。
我昔报恩作此行,溪容山色随双旌。
恍然置我水晶阙,胸中尘秽皆销歇。
嘉兴太守冰玉姿,出门便与溪山期。
此日归来五马散,意气不异之官时。
嘉兴之人或未知,溪童山叟皆知之。
童叟犹人或可私,山灵溪伯安可欺。
吁嗟太守真吾师,相送岂作儿女悲。
溪可渔,山可采,伐木丁丁歌欸乃。
太守百年心不悔,独恨生当明圣朝,不应黑发居东海。
野客狂痴全未解,欲走天门问时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冰溪和玉山比喻一位叫徐子谦的嘉兴太守,赞美他清廉正直的品格。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用自然美景比喻人品(前12句):
诗人用"像冰一样清澈的溪水"和"像玉一样洁白的山峰"来形容徐太守。说他治理的地方纯净到连蛟龙苍蝇都待不住,就像住进了水晶宫殿,让人心里的杂念都消失了。这些比喻都在说太守为官清正,连当地的山民小孩都知道他的好名声。

2. 赞美太守的为官态度(中间8句):
说太守卸任回乡时,依然保持着当初上任时的气节。诗人强调:山水自然(山灵溪伯)不会说谎,它们见证着太守始终如一的品格。这里用拟人手法,让山水成为公正的裁判。

3. 感叹与劝慰(最后7句):
诗人替太守抱不平:这样优秀的人才本应在朝廷大展宏图,却早早归隐东海。最后用"砍柴唱歌"的田园生活画面,既安慰太守可以享受闲适,又暗含对他怀才不遇的惋惜。最后两句看似说自己不懂政治,实则用反语表达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

全诗妙在:
- 用"冰溪玉山"贯穿全篇,既是实景又是象征
- 通过山水、孩童、老翁等不同视角立体化塑造人物形象
- 在赞美中暗含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明快语言下藏着深沉感慨

就像用一组高清镜头:先拍晶莹的溪水山峰,再拍百姓送别的真实场景,最后定格在太守归隐后砍柴钓鱼的生活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字里行间的未尽之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