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亭夜坐

孤身滞海垠,暑溽上南云。
归日喜秋近,愁人畏夜分。
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
故友在山北,音书不得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海边夏夜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联"孤身滞海垠,暑溽上南云"像电影开场:镜头里是独自坐在海边的旅人,闷热的暑气蒸腾成南天的云朵。一个"滞"字道出被迫停留的无奈,湿热的环境更添烦躁。

颔联"归日喜秋近,愁人畏夜分"展现矛盾心理:想到归期将近、秋天凉爽将至本该高兴,但长夜难熬的孤寂感又让人害怕夜深。这种"既期待又煎熬"的心情很真实,就像我们等放假前最后几天那种焦躁。

颈联"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转入细节描写:靠着水井纳凉,躺着看星光闪烁。这里"井气"的凉意与"眠湿"的潮气形成触觉对比,星光仿佛被潮湿的空气折射得闪烁不定,非常细腻地捕捉了海滨夏夜的独特体感。

尾联"故友在山北,音书不得闻"道出思念:明明知道老友就在山的那边,却连书信都收不到。这种"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的失落感,让前面的景物描写都有了情感落点。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夏夜纳凉场景,通过"孤身-愁人-故友"的情感线索串成珍珠。没有夸张的修辞,只是如实记录潮湿的空气、井台的凉意、闪烁的星光,却让每个在异乡失眠过的人都能找到共鸣。诗人把"等归期"的焦灼、"思故人"的怅惘,都融化在海风潮湿的气息里,读到最后一句,仿佛能听见他对着夜空轻轻叹息的声音。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