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本意

小市门东,板桥巷北,暗中瞥见芳姿。
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
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
斜靠著、江梅一树,刚到半开时。
铜驼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
弄春纤、香橙代解,回秋水、罗帕亲携。
归去也,一钩春月水仙祠。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夜邂逅美人的场景,充满朦胧的浪漫气息。

上片写偶遇:在小巷板桥边,词人无意间瞥见一位美人。夜色中,她明亮的眼睛和细腻的脸庞在帘子后若隐若现。杨柳映着她层层叠叠的衣衫,荷花上的露珠仿佛是她鞋上的装饰。她斜靠在一株半开的梅花树旁,人与花相映成趣。

下片写互动:虽然街上人来人往,但两人之间像隔着水一样的珠帘屏风,心事难诉。美人用香橙代替信物,用罗帕传递情意。最后美人离去,只剩一弯春月照着水仙祠,留下无限怅惘。

全词妙在"半藏半露"的描写手法:美人的形象始终若隐若现,像"半开的梅花"、"漾动的帘衣";情感表达也含蓄婉转,用"香橙代解"、"罗帕亲携"这样的小动作传递心意。结尾的"一钩春月"更是以景结情,让这份春夜邂逅的悸动余韵悠长。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