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赋壶园雁来红
鹃魂一片。
怪小墅绿阴,都被愁染。
鸿阵悄来,凄紧西风黄昏院。
茜裙残缕吹香远。
却醉入、秋娘心眼。
梦回沟水,红情自老,误他题怨。
还见。
披烟浣露,正灯暗绛屏,和泪妆点。
霜信曼催,吴锦飘零无人剪。
可怜生是江南晚。
更解替、幽花肠断。
几回立尽斜阳,故山冷艳。
怪小墅绿阴,都被愁染。
鸿阵悄来,凄紧西风黄昏院。
茜裙残缕吹香远。
却醉入、秋娘心眼。
梦回沟水,红情自老,误他题怨。
还见。
披烟浣露,正灯暗绛屏,和泪妆点。
霜信曼催,吴锦飘零无人剪。
可怜生是江南晚。
更解替、幽花肠断。
几回立尽斜阳,故山冷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园中"雁来红"(一种秋天变红的植物)的凄美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浓重的愁绪。
上片开头用"鹃魂"比喻红叶,说整个园子的绿意都被忧愁染红了。大雁悄悄飞来,西风中的黄昏小院显得格外冷清。风吹起残存的花瓣香气,这景象触动了多愁善感的女子("秋娘")。流水带走红叶,就像带走了青春年华,让人平添遗憾。
下片写夜晚景象:灯光昏暗的屏风前,红叶像被露水洗过。随着霜降,这些美丽的红叶无人理会。词人感叹这株江南的植物生不逢时,它的凋零让人心碎。最后说主人公常常站在夕阳下,思念远方故乡那些同样美丽却更显冷傲的花朵。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植物凋零与人生际遇巧妙结合:红叶的飘零暗示青春易逝,江南的"雁来红"象征着怀才不遇,而"故山冷艳"则寄托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词人用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深秋景致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惆怅。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