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挽蔡久轩 其二》是一首悼念蔡久轩的诗歌,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蔡久轩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充满了哀伤和惋惜之情。
首先,诗歌的第一句“识见先几炳蔡蓍”,作者在赞美蔡久轩的见识和智慧。这里的“识见先几”可以理解为眼光独到,有预见性;“炳蔡蓍”则是赞美他的智慧如明灯一般照耀人心。
接下来,“艰难国事虑阽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蔡久轩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忧和关注。在国家困难时期,他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第三句“龟山如用救得半”,作者在假设如果龟山被有效使用(可能是指蔡久轩的某种策略或建议),国家的危机或许能解救一半。这是对蔡久轩能力的肯定。
第四句“君实未亡犹可为”,这里的“君实”可能指蔡久轩,也可能暗指一种精神或理念。这句话表达了即使面对困境,只要有像蔡久轩这样的人在,仍有可能挽回局面。
第五、六句“人渺江涛已如此,公骑箕尾欲何之”,用江水波涛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暗示蔡久轩已离世,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哀悼之情。其中,“公骑箕尾”可能是指蔡久轩的离世。
最后两句“门生老病丹心折,伫立空山有所思”,表达了作者作为蔡久轩的学生或朋友,在蔡久轩离世后的悲伤和怀念之情。作者可能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但心中对蔡久轩的敬仰和怀念不曾减少,伫立在空旷的山前,陷入深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蔡久轩的敬仰、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展现了蔡久轩的智识和品格,以及作者对他的深厚感情。
吴势卿
吴势卿,字安道,号雨岩(《全宋词》册四),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宝祐中知处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淮东总领。三年,由浙西转运副使任致仕。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有传。今录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