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同人游吴淞望东海登废垒而赋此(二首) 其一

极目沙洲动客愁,于今海水叹横流。
痴云黯淡沧江暮,故垒摧残泽国秋。
铸错何人沉铁锁,筹边底事缺金瓯。
我来遣兴增惆怅,芦苇萧森起白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吴淞口眺望东海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前两句写眼前景象触动愁绪:诗人极目远望沙洲,漂泊在外的游子愁绪被勾起;如今海水泛滥的景象,更让人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痴云黯淡"两句用灰暗的云层和暮色中的江水,以及秋天里残破的军事堡垒,营造出衰败凄凉的氛围。

中间两句借古讽今:用"铁锁沉江"的典故暗指有人铸下大错,导致国防失守;"金瓯缺"则比喻国家领土不完整,质问当政者为何在边防筹划上出现重大疏漏。

最后两句抒发个人感受:诗人本想借游览排遣愁绪,却反而增添了惆怅之情。结尾处芦苇丛中惊飞的白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生动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难以平静的忧思。

全诗通过苍凉的秋景与历史典故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国势衰微的痛心,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铁锁"、"金瓯"等意象的运用,既含蓄又深刻,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忧患意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