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恶。
前四句写景:诗人在罗浮山建了间安静的茅屋,连邻居家的鸡叫声都听不见。秋天来了,屋外的稻田一片金黄,像铺满了黄色的云彩。这里用"黄云"形容稻田,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金灿灿的稻浪。
中间四句写生活状态:住在草堂里很久不做世俗的梦(指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甘愿和山里的麋鹿做伴。这里提到东晋隐士陶渊明(彭泽令是他的官职),说他以做两个朝代的官员为耻(指不在新朝代做官),最终选择归隐,用头巾过滤自己酿的酒。
最后两句是感慨:看着这幅隐居图(可能是画作或想象中的场景),不禁为古今这么多选择隐居的贤人叹息。"逸民"指主动远离政治的人,这里带着赞赏的语气。
全诗通过宁静的山居画面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与其在官场受气,不如隐居自在"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用"黄云"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把普通的稻田写得充满艺术感。提到陶渊明的故事,让诗意更有深度,说明这种隐居不是逃避,而是有气节的选择。
殷彦卓
殷彦卓,东莞(今属广东)人。宋末进士,通判惠州府。宋亡,隐于罗浮,结陶庵精舍。元屡徵聘,不出。事见《东莞诗录》卷一引《殷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