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窗书事

一烬银镫两架书,十年伴我夜窗虚。
不因见性明心后,定自人呼作蠹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读书的场景,传递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心灵成长的感悟。

前两句"一烬银镫两架书,十年伴我夜窗虚"用简单的画面勾勒出读书人的日常:一盏将尽的油灯,两架书籍,陪伴着诗人在空寂的窗前度过了十年光阴。"银镫"指油灯,"窗虚"暗示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这里透露出读书虽寂寞,却甘之如饴的心境。

后两句"不因见性明心后,定自人呼作蠹鱼"是点睛之笔。"见性明心"指通过读书获得心灵觉悟,如果不读书明理,恐怕就要被人称作"蠹鱼"(书虫)了。这里用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双重含义:一方面自谦说若不是读书明理,自己就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另一方面也暗含对那些只知死读书而不求甚解之人的批评。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灯、书、窗"三个简单意象就构建出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2. 通过十年寒窗的坚持,展现对知识的虔诚态度
3. 最后用幽默自嘲的方式,点明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明心见性
4. 提醒读者读书要追求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这种将日常读书场景与深刻思考结合的表达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与价值。

史弥宁

史弥宁,字安卿,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嘉定中,以国子监生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弥宁著有诗集友林乙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